兰亭修禊:修禊(xiū xì),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,即农历三月上旬“巳日”这一天,(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),到水边嬉游,以消除不祥,叫做“修褉”。
“兰亭修禊”是指东晋永和九年(353年)暮春三月初三日,诗文书法俱善的王羲之与当时的贵庶名流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)的兰亭相聚,行古时袚禊之礼,即借助溪水的流动,使酒觞顺势而下,觞至人前,必须赋诗一首,否则罚酒三 ...
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三月三日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,在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“修禊”,会上各人做诗,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。
兰亭集会(又名兰亭修禊),指中国 东晋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(公元 353年4月22日),王羲之于会稽郡山阴之兰亭(现浙江 绍兴西南)举办修禊集会,有谢安、谢万、孙绰、王玄之、王凝之、王徽之、王献之等四十多位名士参加。会上共得诗37首。
《兰亭修禊图》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金笺设色图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《兰亭修禊图》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,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。
东晋永和二年(三五三)三月三日上巳节,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作修褉之会,诸人饮酒赋诗,王羲之为之写诗序,遂成传颂千古的书法名作《兰亭序》。
《兰亭修褉图》卷,明,沈时绘,绢本,设色,纵27.1厘米,横186厘米。
《兰亭修褉图》为文徵明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。 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,工致严谨,笔笔精到。 人物之衣纹、眉目简略,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。